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下,與香港房屋協會自2024年首季起合作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體適能樂活耆園」,計劃推出創新「到戶體適能測試及健體訓練班」,專為行動不便或體弱長者提供上門服務,讓他們在家中也能在專業指導下安全運動,真正實踐「居家安老,樂享生活」。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於2025年6月28日舉辦「安居.樂活」到戶體適能服務研討會,並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經驗,探討長者對「到戶服務」的需求。研討會邀得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會長黃平山醫生、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董事暨執委會副主席韓思思博士、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黃小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老人科專研組執行委員盧玉琼,以及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黃永森博士擔任嘉賓及講者,共同探討長者健康服務的新趨勢和未來發展。
協助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保持健康
黃平山醫生致辭時指出:「『安居.樂活』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我們對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承諾。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到戶體適能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加,如何協助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保持健康、活出精彩人生,是今次研討會的核心議題。相信透過大家的交流和跨界合作,能為社區帶來更多正能量。」
韓思思博士致謝時提到:「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讓我們得以為長者提供多元服務。『到戶體適能服務』這個構想我們籌備已久,如今得以實現實屬重要里程碑。我們期望將此服務發展為常規項目,並擴展至社區各處,惠及更多長者。相信透過各位講者的專業分享,能為居家安老帶來更多創新觀點。」
到戶運動訓練降低健康風險
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行政總監 黃永森博士 於會上分享的議題是「居家安老—長者健體導師能否填補現時的社康服務缺口?」他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處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22–2046》,長者人口將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物理治療師和長者健體導師的出現,正好成為關鍵助力。長者健體導師能根據長者的健康狀況,制定個人化運動方案,改善身體機能及生活質素,預防體能衰退,與物理治療師相輔相成。根據『賽馬會耆跡再現健體計劃』的數據,長者在接受為期四週的到戶運動訓練後,跌倒風險顯著降低,手握力亦得到維持,充分證明優質到戶服務的成效。」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老人科專研組執行委員盧玉琼於研討會上強調,上門物理治療服務為三類高風險長者提供重要支援,包括重症或術後患者、失能臥床者及末期病患。她以一位骨折長者為例,說明如何透過專業評估辨別患者治療需要,以及識別居家環境風險:「該長者家中鋪有多張地毯,且浴室地磚光滑。我們建議加裝洗手間扶手、調整座椅高度,並指導照顧者正確的輔助技巧,最終有效降低跌倒風險。」盧女士引用醫學實證指出,上門服務不僅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氣喘問題,其對髖關節術後復健的成效更與門診治療不相上下,充分展現居家介入的實際效益。
跨界協作實踐居家安老
香港房屋協會總經理(社區及長者服務)黃小紅在研討會上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位年逾90歲的獨居長者原本因為長期疾病導致情緒低落,而減少參與社區活動,其社區網絡變得薄弱。香港房屋協會以「屋邨為本」,透過其跨專業團隊「房協友里」為轄下出租屋邨長者提供社區支援網絡。除駐屋邨社工支援長者外,更配對鄰里義工定期探訪關懷,並鼓勵她參加到戶體適能服務。
黃小紅總結指:「計劃透過跨界別合作,發揮不同專業的優勢,協助長者重建信心與能力,打破長者足不出戶的困境,從身、心、社交三方面協助長者建立可持續的樂齡生活模式,實踐『居家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