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慈善協會於3月28日公布2025年「香港長者慢性痛症現況調查」,揭示本港50歲以上人士痛症問題日趨嚴重。該會於2025年2月至3月期間,訪問344名長者,發現高達80%受訪者受痛症困擾,70歲以上群組比例更攀升至87%,其中四成患者症狀持續逾兩年,骨關節痛症更被專家形容為「無聲殺手」。協會呼籲各界正視長者「身痛變心痛」的惡性循環,推動身心整合治療模式。
主要調查發現慢性痛症普遍化70%患者症狀持續超3個月,40%長期疼痛逾兩年,近半數出現多部位疼痛,膝關節(68%)、腰部(55%)、肩頸(48%)位列前三。就醫延誤問題嚴重8.4%長者選擇忍痛不就醫,8% 拖延逾年方求診,5.5%僅自行處理未尋專業協助。
本港研究顯示28.7%人口患慢性痛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慢性痛症患者於2022年達17.1億人。本港2016年研究顯示28.7%人口患慢性痛症,其中83.1%屬多部位疼痛,5.8%患者更同時受八處以上痛症困擾。
香港及英國註冊物理治療師許卓寧指出:「慢性痛症已非單純生理問題,長期疼痛會引發焦慮、失眠甚至抑鬱,形成惡性循環。」他提出三大應對策略:預防優先每週3次肌力訓練(每次30分鐘);體重管理每週5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 及早介入出現持續疼痛應於3個月內就醫。
許卓寧強調:「許多長者誤將疼痛視為正常老化現象,實際上透過正確治療,八成慢性痛症可獲有效改善。拖延就醫可能導致永久性功能退化。」
世界慈善協會會長鄔晉昇表示,將推動三項重點工作:社區疼痛篩查計劃; 長者運動治療補助方案;醫社協作痛症管理平台,世界慈善協會董事梁浩銘呼籲政府、醫療機構及社福界共同建立跨專業支援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