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將在本年度内就進一步推展控煙工作諮詢公眾,並期望在2025年降低吸煙率至7.8%。不過有學者認為,目前港府對私煙的罰則未夠嚴厲,純粹提高煙稅只會推動市民購買私煙,亦有學者表示,禁煙政策應包括預防市民加入吸煙行列。
第十人政策研究中心舉行政策研討會,邀請來自學術界、醫學界和公共部門的專業人士對話,綜合公共衛生、教育、經濟和執法等方面因素,為即將開展的控煙政策公眾諮詢提出意見。
香港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計算機科學學系榮譽講師關煜群博士指出,自政府今年2月再度增加煙稅,每包煙成本增加12元後,反而帶旺私煙市場,令煙民對私煙需求大增。他指出,雖然法例定明買賣私煙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100萬元及監禁2年,惟近年有關私煙的法庭罰則都不是很重,造成販賣私煙的收入與刑罰不成比例,未能產生阻嚇作用,反而令私煙市場坐大,打擊控煙政策的效用。因此,故關煜群建議當局應加強對私煙買賣的執法與罰則,將有關罪行納入《有組織嚴重罪行條例》,以加強阻嚇性。
支援戒煙是重要的控煙措施
精神科專科黃宗顯醫生則從吸煙成癮的角度剖析,認為支援戒煙是重要的控煙措施之一。禁煙政策應包括預防市民加入吸煙行列、協助戒煙,和防止已戒煙者再次吸煙。他解釋,即使吸煙相關疾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已屬眾所周知,戒煙和維持戒煙依然困難的主因在於尼古丁的成癮性。
黃宗顯指出,在缺乏支援下,吸煙者嘗試戒煙的比率較低,故此全面的戒煙計劃應包括諮詢、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此外,可考慮讓基層醫療醫生參與戒煙服務,並將此類信息納入基層醫療指南。
控煙政策須平衡各方利益
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滬港發展聯合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學智認為,疫後經濟的復甦能力、私煙猖獗引發的治安問題、自由市場的選擇權利,將控煙政策的影響層面拉得更闊,政府是規則制定者,決策必須以平衡各方利益為前提,充分利用法規、財政、行政和教育等政策工具,令社會上的持分者相融共處。